30+生日文案短句干净小众,30+国货抗衰老护肤品推荐
说到国内知名内衣品牌,南极人算一个。如果你的衣柜里有南极保暖内衣,请好好珍惜,因为现在很难买到南极这个品牌生产的产品。
在电商平台搜索“南极人”,你会发现内衣不再是它的全部。南极人的经营范围已经扩展到服装、家纺、户外用品甚至食品,等等。这些“南极人”是真的吗?
没有南极人卖不出去的标签。
“我妈买了一个水壶,看了一下,是南极人的牌子。为什么南极人什么都生产?”
近日,有消费者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投诉,引来众多围观。大家发现“南极人”这个品牌早已跳出内衣的“舒适圈”,开始“四面楚歌”。
一般来说,一个品牌在一个电商平台上只有一个官方店铺。但是如果在淘宝天猫上搜“南极人”,各种旗舰店、官方店、专卖店、直营店、工厂店根本搜不到底;至于经营范围,吃的穿的用的都有,是最耀眼的电商品牌。
那么这些商店中哪些在李悝,哪些在李鬼呢?
答案是,可以说是真的,也可以说是假的。“真”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南极人的官方授权;“假”是因为他们不是最初的南极人“自己”。
淘宝截图
回到南极人的历史。1998年,上海南极人纺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保暖内衣发家、被刘德华广为人知的“南极人”品牌正式创立。
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和疯狂的电视广告,南极人已经成为中国知名品牌。即使是现在,被问及70后、80后、90后印象最深的保暖内衣品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南极人”。
2008年成为南极人的转折点。在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它结束了纺织业的黄金十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南极人创始人张玉香决定转型,开始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南极人不生产商品,他们只是带着标签的搬运工。
2008年,南极人切断了生产和销售,把经营了十几年的工厂全部卖掉,只保留“南极人”这个品牌,推出了南极人社区(NGTT)的商业模式。
曾几何时,“南极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加强版的“南极电商”。
有媒体报道过,以天猫为例,无论是价值近万元的按摩椅,还是五毛钱的一次性口罩,只要缴纳10万元保证金和每个吊牌8元的费用,就可以加入南极大家庭。
财富密码,藏在流量深处
从南极人的利润来看,授权是一个不费力且有利可图的好生意。
2020年4月,南极电商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9.07亿元,同比增长16.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增长36.06%。
营业收入中,31.76%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金额约12.4亿元;1.68%为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金额约6500万元。授权相关的总收入约13亿元,因此被业内称为“卖商标”一年赚13亿元。
图片:南极电商2019年度报告
你哪来的这么多钱?南极电商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合作供应商总数为1113家,其中主要合作供应商约500家;合作经销商4513家,授权店5800家。
这5800的店铺为什么愿意花钱买南极人?
一位商业咨询行业的人士告诉Zhongxin.com,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拥有南极人的光环意味着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溢价。
“网上商城,如果你是个不知名的品牌,商城是不会让你随便入驻的。如果你手头有点钱,很多小品牌会选择加盟大品牌,并且‘依附’一个大品牌进入商场。网上也是一样的逻辑。进入电商平台需要一定的门槛,南极人为这些小老板提供了机会。”咨询师说。
一手交钱,一手授权
有媒体算过这样一笔账:某服装家族企业生产的牛仔裤,在自己的旗舰店卖79元两条。但是挂了南极人的标签后,南极人专卖店里两件的价格是129元。除去8元中的标准费,它赚了30多元的利润。
张玉香曾承认,南极人走商标授权之路,是模仿另一家保暖服装巨头恒源祥的做法。
早在1991年,恒源祥就开始探索“联合体模式”,利用商标与工厂合作,对方使用恒源祥的品牌商标,利润分成恒源祥的一半。至2007年,恒源祥已发展加盟工厂近百家,当年营业额3亿元,其中2.66亿元来自商标使用费,占比89%。
2008年,南极人被“成功安利”,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其实代工模式并不新鲜,大品牌拥有自己的代工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OEM业务中,最重要的是“品牌”。要保持“品牌”,关键在于质量控制。
南极人的一些品牌。图片:南极电商官网
其实南极人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品控。“一手交钱,一手授权”的模式导致了南极人的商品质量差异明显。
据媒体报道,南极人的经销商在没有总部协调的情况下,从授权工厂进货。他们只需要和授权的工厂签订一个名义上的合同,然后就可以以工厂的名义购买南极人的商标,然后自己去批发市场进货,挂上吊牌去卖。除了南极人的品牌名称,似乎其他因素都不可控。
有消费者吐槽,南极人做的保暖内衣还不如现在。
地摊货。“曾经在冬天买过南极人保暖内衣,优惠价一套不到一百元,结果衣服缩水严重,先后买了身高175cm、180cm、185cm尺寸的,均出现缩水情况,没法穿。”竭泽而渔,能挺多久?
据媒体报道,在过去几年中,南极人十数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其均有产品上质检黑榜。其中,有5次是原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国检。
7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儿童服装的抽检结果。其中,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存在绳带不合格的问题,商标授权人为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商为丹阳市昊琪服饰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南极电商(上海)有限公司,其大股东为南极电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南极人这种玩法是很有“生意头脑”,但是不可持续,这也是这些品牌频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所在。
“国货驰名商标这种做法等于自砸招牌,饮鸠止渴,难以长久。”宋清辉认为,在国外大品牌的四面夹击下,国货品牌的唯一出路就是依靠创新制胜,并用好口碑征服消费者。
或许南极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月27日,南极电商投资设立上海极地化妆品有限公司,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上线化妆品。
南极人原厂重出江湖的话,你愿意掏钱吗?